中原建築系從實作中學習團隊合作   擦出許多創意的火花

師生互相論辯設計與構造的想法。(記者徐乃義/攝影)
師生互相論辯設計與構造的想法。(記者徐乃義/攝影)

【記者徐乃義/桃園報導】

中原大學建築系二年級學生雙十連假不休息,忙了三週努力,在中原建築館前方草地,同學介紹每組作品的特色,作業題目為:「微環境的控制器」,要讓同學思考如何透過結構與皮層材質的設計,讓風、讓光在微環境裡展演,講評老師不時提出專業見解挑戰同學的觀點,師生相互交流激盪,擦出許多創意的火花。

中原建築「微環境的控制器」作品。中原建築「微環境的控制器」作品。(記者徐乃義/攝影)

剛升上大二的建築系學生,六月配合學校畢業季在校園各處展出40座1:1的微型建築,他們效法國際建築大師,經過如同天堂路大考驗般的製作過程,辛苦完成的作品成為校園一大亮點。十月,建築設計(三)課程進入更大型作品的實作階段,挑戰更甚以往。開學第一週每人先做出一個小模型,第二週各組挑出一個模型來實現,經過重新設計與整合,十人一組分工合作,第三週終於完成1:1放大的實品,一座座矗立在建築館前方。

授課的徐昌志老師表示,本學期的教學目標在訓練學生學會觀察環境,記錄、詮釋人與環境的關係,試著學習與環境互動,以構造的方式去回應環境的影響,並導入簡單機能的處理,期待讓同學從基礎設計進入建築設計的階段,能夠建立起良好的習慣以及面對的方式。「重點在構築與觀察環境這兩件事上,希望訓練學生的『眼光』,去觀察週邊的環境,並透過實作去學習構造。」

經歷過上次完成小微型建築,到這次做出中大型微型建築,建築二余和謙同學頻呼這次是更大團隊的合作,溝通協調很重要。余和謙表示,建築不是只教你設計,還教你生活品味、做人處世,怎麼合作、怎麼解決問題,實際構造過程中碰到的問題,都需要自己去查資料、找答案,他認為實作真的很重要,很感謝學校給他們空間放手去做。

這八座微型建築未來有機會將移至地方社區展覽,並透過微調整與當地環境結合,展現青年學子的學習成果,同時實踐大學教育「取之社會、回饋社會」的價值與意義。◇

延伸閱讀
國慶寶寶來報到
2017年10月10日 | 7年前
桃捷通車後首度對外招募新血
2017年10月06日 | 7年前
取消